无论是进行何种处理,目的都是严明纪律,提高认识,降低事故的概率与影响。但是,要真正遏制事故多发势头,关键还是要转变“用安全换效率”的观念。
举个例子,比如说某地要开个小旅馆,如果按照消防有关标准去购置消防器材并进行楼宇改造,可能要花费30万元。这时候,普遍的做法是这样的,老板拿出10万元,去贿赂主管消防局防火处的主官参谋,让他们网开一面。拿出10万元让利给消费者,去招揽顾客。剩下10万元,变成了自己的利润。看起来很美好对不对,消防不达标,但老板、顾客、官员三赢。然而,他们赚的钱,实际上是由高风险换来的高收益,没事的时候是三赢,着了火,顾客死伤,老板和官员坐牢,那就是三输。
但是,实际上现在从上到下整个“用安全换效率”的结构已经固化,很难通过几个个案去触动。主管官员怕出事,想较真,但是整个辖区全是这个鸟样,要推动会得罪太多的人,对他们来说,出事故也是丢乌纱帽,得罪人也是丢乌纱帽,而事故终归是小概率事件。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,整个行业都是“用安全换效率”,如果某一个企业专心抓技改,那么就会提高成本。而生产安全既不会提高产品品质,又不会降低生产成本,这种技改只会提高他们的成本,结果竞争不过野蛮生产的企业,最后劣币驱逐良币。对于顾客而言,无论是携程订房还是点评订餐,谁都不会去看灭火器有没有过期,对吧。所以,上上下下宁可去赌运气。
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对安全抓得严不严,反而与投资环境挂钩。某城市严抓安全生产,那么对于资本家来说,直观的感受就是安监局工作人员三天两头串门,结果就是得出“当地投资环境不好”的结论,名头传出去了,自然影响招商引资。而招商引资又与GDP挂钩,GDP又与官员升迁挂钩。
所以,甲城市的市领导要安全生产结果影响了GDP,乙城市的市领导为了GDP牺牲安全生产结果发生了事故,那么上级领导会提拔哪位市领导?他们会提拔为了GDP牺牲安全生产结果走了狗屎运没有发生事故的丙城市的市领导。毕竟,事故总归是小概率事件,而为防止事故采取的措施马上就会影响政绩,铤而走险的人更是从来都不缺的。于是,宁可牺牲安全,也要保企业的利益。
为了哄着这些企业,各地政府甚至还制定了所谓的“宁静日”,例如以下这条新闻:
为减轻企业负担,优化发展环境,日前,新余市出台《规范涉企检查规定》,在全市企业实行“宁静日”制度,明确规定全市各部门除中央和省委、省政府统一部署的检查等特殊情况外,每月1日至15日禁止任何涉企检查。确需检查的,必须向同级企业减负办即时网上报告。
有半个月时间是禁止去检查的,而要检查还要先打报告。很难想象这种检查能查出什么东西来。这并不是某一个地区的现象,而是各地普遍存在的制度。
除了在日常检查中放水外,另一个思路是在事前的审批环节放水。确实在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, 审批把关不严在各个部门都不同程度存在。把关不严应该严格起来,但现在觉得反正没用,不如取消精简。体现在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”中,不断精简流程,减少环节,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,自然更难发现隐患。这还是用“安全换效率”的思路。
截至目前 国务院已取消564项行政审批事项(http://hz.southcn.com/content/2015-10/16/content_134875144_2.htm)
你看,企业投产前,各个审批环节要尽可能精简。企业运行中,各个部门想搞个检查还要数日子打报告。那么,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,怎么防止事故?所以各级官员想来想去,只能找个会空盆来蛇的大师给算一算喽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uxiareview.com/archives/3430/
应广大网友要求,特开了个公众号防失联,有想法和建议可以在公众号留言。
微信扫一扫关注“武侠评论”(微信内直接长按二维码)